徐庆强博士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毕业后来徐州师范大学任教1997年进入南大光学专业攻读研究生2000年回校任教至2004年其后又回到南大攻读理论物理博士。2007回校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带着好奇的心理我采访了徐庆强博士。
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2000年7月徐老师毕业于南大光学专业回校任教。光学专业并不是南大物理系的重点学科而当时的研究方向在回校后遇到一些实际的制约。这使得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发展的轨迹。摆在他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是沿着原来的道路走下去在光学方面继续深造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二是重新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与学校实际的道路比如理论物理。在仔细思考后他选择了第二条道路这条道路不好走但他觉得更适合自己因为对一个做理论的人来说或许只需要一个好的思路一台好的电脑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就能让他作出好的工作这恰恰是他最希望的。生活在平静中继续着徐老师对认定的事有着特殊的执着学校有规定研究生毕业三年后可以报考博士于是在研究生毕业三年后徐老师选择报考了南大理论物理专业这也是学院发展思路相吻合的方向。徐师大基础物理专业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一批敬业的老师但高质量科研成果偏少。徐老师相信随着大家逐渐走出去深造这种问题一定会得到改善基础物理专业的前景会很光明。
科研:从来都是无风险的投资
2004年徐老师成为南大理论物理博士师从于熊诗杰教授。熊教授理论物理造诣极深主持过多项国家项目。在博士一年级时导师安排徐庆强老师进行量子相变方向的研究这是一个有着相当难度的方向因为涉及到多体物理繁难的数学与物理计算技巧是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于是徐老师在那一年时间内广泛阅读了很多量子多体计算的文献深入了解了一些多体计算技巧如Lanczos方法slave bosons方法、密度矩阵重整化函数重整化等方法。在基础打的比较扎实的基础上徐老师运用slave bosons方法处理了一个量子相变问题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因为slave bosons方法在处理相变时会忽略一些相所以博士第一篇论文被一家SCI二区期刊拒稿了。通过这次拒稿徐老师学习到了好多教训随后他就做了一篇多量子点输运方面的文章当时国际上物理顶级期刊PRL运用slave bosons方法处理多量子点输运问题只做到两个量子点因为增多量子点个数非线性方程自洽非常困难徐老师将量子点数目最多增加到了五个这篇文章还是投到上次被拒的期刊经过修改后最终发表了。当这篇文章发表时博士阶段已过去一半多了但徐老师心里觉得花这么多时间很值因为在人在困难中才更容易激发潜能去解决困难。第二篇文章用slave bosons结合green函数方法解决了一个强关联系统中电声耦合问题这篇文章很快就被一家知名的SCI期刊接收了。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徐老师深刻意识到科研真是一种“无风险的投资”你只要肯付出即使你当时没有出成果但对你未来研究相关问题一定会有帮助所以有时候要耐的住寂寞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回校:翻开人生新的一页
2007年7月徐老师顺利毕业回到徐师大在回校后的这两年多时间里又以第一作者发表(接收)了五篇SCI检索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只用了十天就被无修改接收了这或许要归功于徐老师博士期间的耐心与执着。随着研究的深入徐老师也成为了一些SCI知名期刊的审稿人比如Physics Letters A 以及Physica E等科研能力也在交流中获得了提高。对于未来徐老师有着自己新的计划: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在国家发展实际做一些有关新能源或者结合徐州当地实际的研究工作主要的工具是用第一性原理的软件来分析实际物理性质研究新材料这是徐庆强老师近期主要的努力方向。二是在纯理论研究方面对当前热点比如石墨烯的性质能有所突破。这两个方向都很有前景但又都很难。或许对徐老师来说又有一段需要耐的住寂寞的时间。或许“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徐老师一贯的状态和追求。
采访结束我对徐老师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进取心表示敬佩对徐老师取得的成就表示欣慰我衷心祝愿徐老师在2010年发表更多更高层次的学术论文为我院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再立新功!